關於無我

別看這篇文章,因為你不可能看懂;如果你看懂了,那只是你的錯覺。

原我 proto self

原我是指身體的我,也就是本來的我。原我的型態不會一直維持純粹,會受到經驗和非生理報償的影響而改變。

當原我有飢餓感,是因為生理機制;當原我感到疲倦,也是生理機制。吃東西的愉悅、在舒適環境中的愉悅,也大部分來自生理機制。因此,原我一開始主要是來自生理機制的反應。

隨著原我的經驗累積,對食物的選擇和愉悅感不只是生理機制,還包含大腦皮質對過去經驗的反應。某種食物可能和經驗產生連結,讓原我對某種食物覺得更愉悅或是更嫌惡。

原我是我們認識自己的開始,從體型、外表以及最重要的身體性能。這些性能包含大腦的反應速度、身體的反應速度,思考、解題、跑、跳、力量、精準度、視力、耐力、美醜、健康等等。

在面對原我時,我們常常思考一件事,我想要。「我想要」是原我最原始的行動,我想要吃、想要睡、想要舒服的冷氣等等。

原我只是一個起點,我們從原我開始建構核心自我,逐漸成為一個完整的我。

核心自我 core self

從原我建構核心自我的工作一直持續進行,建構核心自我的輸入要素包含經驗、價值(他人影響)、認知和知識,輸出則是各種行為,這些行為可能是與他人互動、可能是追求生理和非生理報償、也可能是追求價值行為或是閱讀、工作等。

核心自我藉由輸入與輸出的回饋不斷改變,我們可以把核心自我看成一套有自我學習能力的軟體(軟件),透過神經細胞間突觸的連結、刪除與神經迴路的建構,不斷修正,以達到最適應生活的狀態。

核心自我包含建構我們的人際網絡,讓我們從互動和定義中決策與他人互動的親密程度。

此外,我們也透過對行為結果的判讀建構核心自我,

如果我們能把意識從核心自我抽離,我們會發現我們像是第三者觀察自己,可以看到自己行為的因與果,以及結果又影響原因,形成持續的因果影響迴圈。

他我

他我是指自己認為的他人眼中之我。例如,每天早上一個人出門前著裝會思考今天將到什麼場合,會遇到什麼人,我必須如何穿著以維持或建立他人眼中的我。我們透過他人眼中的我來確認自己是誰;因此,我們經常會為了實現他我的形象決定我們的行為和外表。

他我已經不是客觀的自我,也不是輸入輸出間的關係而已,而是我們選擇所要呈現的形象。當他我產生時,被意識建構的自我才開始出現。

自我

透過核心自我和他我,我們開始建立自我。對於自我的建立,有些人敘述較多、有些人敘述較少。但是不管多或少,基本上對自我的敘述不太會被具體描述。

自我的建立來自核心自我和他我,但是反過來自我也會影響他我和核心自我的輸出。一個人對於自我的敘述包含我的社會地位、我的影響力、我的個性、我的人際關係、我的知識、我的運氣、我的人生評價等等,基本上就是描述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他我和自我可以合稱為傳記體自我( autobiographical self )。

24小時的行為決策/計畫

每天我們必須決策24小時的行動,其中最容易決策的可能是睡覺的時間,其他時間包含何時刷牙、吃什麼早餐、公司的工作任務等等都必須下決策。有些決策是被迫的,例如雖然你想處理一份顧客報價,可是老闆要你先參加一個跨部門會議。左右我們決策的,就是這四個我。這四個我影響我們的行為,讓我們成為完整的自我。

無我

當我們的行為決策/計畫,無視於四種自我的存在,那就是屬於無我的決策。我們無法真正達到無我,因為行為決策所依賴的知識和經驗還是必須經過核心自我解讀,但是當我們更接近無我時,便有機會跳脫原我、核心自我、他我和自我的決策陷阱,讓我們做出比較不受自我影響的相對正確決策。

在〈關於無我〉中有 2 則留言

  1. 确实被homer老师带到一个大脑急速化学反应的状态,我已经出现了一点幻觉

    ^-^

  2. 老師想表達,慈悲與善意的決策,才能改變這個世界,但有權勢者,之所以有權勢,就不可能下無我的決策。
    但,你還是希望有人能頓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