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人類社會:給下一個人類世代的備忘錄,第二章

2章:人類的思考特性

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特性是什麼?人類的大腦與基因特性和其他生物有很大的不同。多數動物的生活習慣與思考受到天性制約,例如:多數動物只在發情期有性行為,或是只為進食而殺戮。人類多數的思考與行為不受天性制約,幾乎無限制。

這是因為人類大腦是出生之後即時佈線,大腦報償也在即時佈線中建立。也就是說,人類天性像一堆無形狀的黏土,透過向他人學習以及環境刺激,這堆黏土才形塑成某種形狀。這樣的生物特性讓人類思考和行為可以被無限可能的塑造或重塑。

擁有無限小徑的森林

人類大腦由神經元傳輸資訊完成思考,當一個人行經寺廟,他會依照大腦神經元路徑去思考如何行為應對,是要膜拜或是快步離去。問題是,這些思考路徑是如何形成呢?

人類出生時,大腦像一片沒有路徑的龐大森林,之後藉由不斷的嘗試與學習,慢慢建構一條一條的思維路徑。起初,因為沒有路徑,也代表擁有無限路徑的機會。

人類之所以要建立思考路徑,是為了達到某一個目標。例如生病了,要知道選擇哪一條路徑才能治癒疾病。如果透過思考路徑和之後的行為選擇可以達成預設目標,那就是理性思考;如果行為選擇和目標背道而馳,那就是非理性思考。所以當一個人得到盲腸炎決定不去醫院治療,而是到廟裡尋求協助,可能就一點都不理性了。

一個學習中的大腦可以形成各式各樣的思維路徑,在思維路徑成形前,大腦擁有形成無限小徑的機會,一個人要如何確保所學習的思維路徑是理性而能達成目標呢?答案是,很難。人類思維路徑的形成透過自身的經驗、探索,還有更多依賴學習身邊的人,以及學習他人知識,這些都可能是導致錯誤學習的因素;更重要的,人類的學習並非以理性思考為優先,而是由大腦演算法主導,而大腦演算機制一點都不理性。因此,人類大腦形成錯誤思維(所謂錯誤思維是指和目標相左的思維)的機率遠高於正確思維。

認知形成與維護

人類認知的形成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存對策、鏡像效應與自我的建立。在歐洲中古時期出生的人,如果不相信上帝很快就被處以死刑,即使不被處死也無法在社會中求生,為了生存,每一個人都相信上帝。歐洲中世紀的哲學家,包還培根、笛卡爾等人都相信上帝,就是因為在他們所處年代不相信上帝是無法存活的。對歐洲中古時代的人而言,生存對策讓他們必須相信上帝,並且因此無法維持思維路徑的嚴謹性。

美國精神科醫師、作家和精神科教授 約翰·麥可(John Edward Mack),曾以《T.E.的疾病王子》一書獲得普立茲獎。他在1977年至2004年擔任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系主任,任職期間他發現有一些病患自稱被外星人綁架,他最初懷疑這些人患有精神疾病,但當他發現這些人沒有明顯的病態時,甚至在情緒上也反應曾經有特殊經驗。他說:「我永遠不會說,是的,有外星人帶走了人。(但是)我想說這裡有一個令人信服的強大現象,我無法用任何其他方式解釋,這很神秘。然而,我不知道它是什麼,但在我看來,它引發了更深入、更深入的調查。」

結果,因為不強烈表示這些自稱被外星人綁架的人是精神病患或是說謊,1994 年 5 月,哈佛醫學院院長 Daniel C. Tosteson 任命了一個同儕委員會,秘密審查麥克的臨床護理和對那些與他分享外星人遭遇的人的臨床調查。安吉拉·辛德 (Angela Hind) 寫道:「這是哈佛大學歷史上第一次讓終身教授接受這樣的調查。」調查委員會的報告草稿建議:「以任何方式向報告與外星生命形式『親密接觸』的人傳達這一經歷很可能是真實的……在專業上是不負責任的。」約翰·麥可差點因此被解聘並失去終身教授資格。想要在哈佛大學擔任終身教職,不管有多少證據,都必須否認外星人存在。類似這樣的狀況,讓人類失去邏輯思考的能力。

1954年,一位名叫瑪莉安.基奇(Marion Keech)的家庭主婦,宣稱在家中收到來自外星人對人類的末日預言,指同年12月21日午夜,大西洋的海水會急速升起,淹沒世界諸國,唯獨相信一位名為薩納德(Sanander)的神靈才能得救。後來,她將訊息轉告一位研究外星人的博士,不久召集了數十名信徒,部分人不惜辭退工作、變賣資產,為迎接末日做好準備。事件引起了傳媒關注,也令萬分好奇的費斯汀格與他的同僚假裝信徒混進去團體之中。到了12月21日午夜,一群相信外星人預言的信徒,比預期時間再多等了好一會兒,最終,大西洋的海水仍未升起,世界也未被淹沒,一切如故。

可是,為數不少的的信徒並未否認預言落空的事實,反而相信是數十人的念力感動了上帝,令世界免於毀滅;數小時後,那位博士向信徒說:「我已經走了這麼遠的路,我幾乎放棄了所有的事,切斷了所有的連結⋯⋯我沒有質疑的本錢,我必須相信。」

當人類相信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成為他們認知的事實,經常,即使他們是後確認這件事情是錯誤的,他們也無法承認錯誤。

就像一個從小出家的和尚,當他年老時發現佛教只是迷信,他如何承認這件事。如果他承認佛教只是迷信,代表他一生所做所為都是無意義的。任何人都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他最終只能將錯就錯,維護自己的既有認知。

人類的思維特性,包含偏好生存對策的思維、維護既有認知的思維,讓人類在擁有無限小徑的思維森林中,總是步入錯誤的路徑,最終無法探索真相。

玄學迷信

玄學迷信是最普遍的思維誤導。玄學迷信指的是相信無法解釋的說法,像是天堂、地獄、西方極樂世界、鬼神之類的玄學。

玄學迷信有兩種狀況,一種狀況是純粹思維迷信。就像我經常詢問天主教或基督教友人,如何證明上帝的存在,我得到最多的答案是上帝不用被證明,祂自我存在。還有一些相信民間信仰的友人,會長篇大論的解釋天上的狀況,玉皇大帝、閻羅王、西方極樂世界、媽祖、觀音菩薩,最後還能把普化宗教、道教和佛教全部結合,在沒有任何證據的狀況下,把每一件事都充分解釋。

為什麼可以在沒有任何證據下做出長篇大論呢?就像我媽說的,這麼多人相信佛教,佛教不可能是假的吧!

很多人喜歡把迷信當作信仰,認為迷信是一種精神寄託;可惜,我實在看不出精神寄託的成分。

我認為迷信來自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我們對世界有太多不了解之處,玄學假裝可以對這個世界進行解釋。另一個則是像17世紀的數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所說;如果相信上帝,結果上帝不存在,那沒什麼損失。如果不信上帝,結果上帝存在,那就麻煩大了。這種說法被稱為帕斯卡賭注,在台灣的俗語稱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相信假的沒事,萬一是真的沒信,事情就麻煩了。

另一種玄學迷信的狀況則是來自個人體驗的神蹟,例如媽祖顯靈、觀音託夢之類事件。這些神蹟許多並非虛構,而是個人真實體驗;當一個人在夢境中夢見媽祖,並且解釋一些未知的事實,那個人很難不相信這樣的神蹟。在台灣寺廟中的乩童,經常可以顯現神蹟,說出當事人不為人知的過去,或是對疾病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些都讓當事人及其親友無法不相信。

這些神蹟的確可能存在,問題是託夢的媽祖真的是媽祖嗎?附身在乩童身上的三太子,真的是三太子嗎?我們只有看到現象,其實並無法解釋這個現象。我們用宗教玄學的說法解釋神蹟時,可能已經是錯誤解釋或過度解釋了。

玄學迷信在個人信仰自由的旗幟下延續存在,然而,當一個人接受沒有邏輯的玄學迷信,邏輯和真理便很難存活,思維路徑也產生難以挽回的偏差了。

科學迷信

我寫這本書的時間是2024年,在這個時刻,人類科學還存在許多未知。像是重力是什麼?磁力如何產生?相對論的成因是什麼?暗物質存在嗎?暗物質是什麼?這些都還是謎團。在醫學、神經學、物理學,尤其是量子物理,處處充滿未知。就像英國神經學家大衛.伊葛門(David Eagleman)所說:「我們眼前是一條漫漫長路,就某些人來說,唯一的選項是,假扮科學已經來到可以解決萬象的關口。沒錯,科學界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來自贊助機構和公眾媒體雙管齊下,迫使他們假裝主要問題隨時都可能迎刃而解。然而真相卻是,我們眼前滿是問號,而且問號一路延展到視野極限。」

量子物理學家波耳也提到:「沒有量子世界,只有抽象量子力學描述。我們不應該以為物理學的工作是發現大自然的本質。物理只涉及我們怎樣描述大自然。」粒子物理學家寶琳·甘儂(Pauline Gagnon)也說:「有些人可能會以為,我們對周遭的物質世界終於有一個完整的理解…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其實恰恰相反,目前的理論模型,只解釋了整體宇宙的 5%。」牛頓對重力的成因更是感到受挫,他說:「我告訴你們的是物體如何運動,而不是物體為什麼會移動。」「我還沒有能力去從現象中發現產生這些重力特性的原因,而且我無法臆測……我所解釋的定律和豐富的天體運動的計算已經足夠於說明重力的確存在並能產生效果。一個物體可以不通過任何介質穿過真空間的距離對另一個物體產生作用,在此之上它們的活動和力可以傳送至對方,這對於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大的謬論。因此,我相信,任何有足夠的哲學思維能力的人都不會沉溺於此。」牛頓不知道重力從何而來,甚至認為重力根本是的無法思考的謬論。

頂尖的科學家很清楚,人類科學還在啟蒙階段,科學能解釋的事情非常有限。然而,許多從事科學工作者卻假裝科學無所不知,也將科學無所不知的觀點灌輸給一般民眾,這就形成了科學迷信。

所謂的科學迷信是指對科學知識的誤解或過度信任,通常表現為對科學原理的誤解或不合理的信念。這些信念可能基於部分真實的科學知識,但卻被誤解或誇大了。科學迷信可能包括對科學家或科學機構的盲目崇拜,以及對科學方法的過度依賴,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總的來說,科學迷信是一種對科學的誤解或不當使用,可能會導致對真相的誤判或錯誤的結論。

學術經濟系統

從20世紀到21世紀,許多國家的學術都受到兩個經濟系統的支配,一個是贊助,另一個是師承。

企業對學術界贊助的方法很多,包含贊助研究計劃、合作研究項目、贊助學術會議、提供資源和設施支持、贊助合作開展實習計劃或提供專業培訓,甚至共同出版或知識產品開發;許多教授的收入多寡和贊助息息相關。如此,被贊助者當然不畏發表不利於贊助者的學術論文,甚至會透過研究支持贊助者觀點。在醫學領域、生物技術領域、基因改造、核能等領域許多學者偏好支持贊助者有利的觀點。

師承則是儘量延續指導教授或是同儕的研究路線,不做出牴觸前人研究的議題。因此,在許多領域很少能有突破性的觀點。

內隱系統與外顯系統

除了維護既有認知、生存對策對認知的扭曲、玄學迷信、科學迷信和學術經濟系統的箝制,另外一個讓人類思維混亂的重要因素是人類社會中內隱系統與外顯系統之間的巨大差異。

2022年美國導演奧利佛·史東拍了一部關於核能的紀錄片 Nuclear Now,重新看待核能發展的歷史。他指出,美國總統艾森豪在1954年提出原子能法,做為發展核能成為潔淨能源的基礎;甘迺迪在1962年國會的演講中,延續杜魯門政策,對核能提出了重要的期許。甘迺迪強調核能作為未來能源的重要性,並呼籲在國家層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研究來開發和利用核能技術。從甘迺迪至今,核能電廠對提供全球能源作出很大的貢獻,尤其是在對抗溫室效應。然而到了1960年代,核能發展遇到很大的逆風,這個逆風主要來自石油和燃煤企業對綠色反核組織的支持,以免核能過快取代石化能源。核能風險的外顯系統故事被放大,也被政治人物操弄,最後越滾越烈;真正內隱系統的真實目的,維護石化業的利益被隱藏在深不可測的底層。

為了政治目的、經濟利益、維護認知、個人名望,許多有能力的操控者會編纂一個遠離事實的外顯系統,以隱藏其內隱系統的真正目的。而多數未深入探究內容的人類,輕信外顯系統的謊言,使思維離真實越來越遙遠。

知識不足與限制

人類文明發展到20世紀,逐漸從19世紀之前的跨領域學習變成分科學習,人類被鼓勵在一個細分的學科中深入鑽研,不去碰觸自己學習之外的學科。這使得人類放棄擁有更多知識的機會,也因為沒有跨領域知識而失去更多突破知識限制的機會。就像捷克文學家米蘭·昆德拉所說,成為無知者已經是這個社會希望的,或說成為風潮、價值。每一個人的無知才能保護某些人把持分科專業,成為他們謀生的工具。

在擁有無限小徑的森林中

人類的大腦特性讓人類可能擁有各種思維,理性的、不理性的、迷信的、誤信的、受限制的等。在這個人類世,人類的思維能力並沒有長足進步,相反的,越來越陷入不理性的混亂中。

就像持續使用石化能源,造成氣候災難,使全人類陷於危險之中;或是讓基金可以操作糧食期貨,造成上億人口長期饑餓。人類的反智思考遠遠不止這些,而這些反智思考帶來人類和人類社會的不幸。

從2500年前,就有人探索這些問題,一群被稱為哲學家以及思想家的人想要找到人類思考的出路,找出人類最佳的思維方式,讓人類擁有知識和智慧創造更好的社會。另一群人則希望透過宗教來創建更好的社會。

接著,我們將探索哲學家、思想家和宗教家的思維旅程,瞭解他們如何找尋人類和人類社會更好的發展之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