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極學習心得

taiji

今天仔細計算一下,我從2013年2月開始學習太極拳,至今(12月)一共學習9次18小時。對許多學習太極的人,這樣的學習時間只要兩周就有了,我的太極學習之路算是剛剛入門而已。

比較可信的太極歷史

關於太極拳由來有許多說法,比較可信的說法,太極拳是從源自明末清初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約1600年-1680年),此後世代相傳,有傳子不傳女之說。故而,外人不得窺其貌,更難知其髓。一直到陳長興(1771-1853)傳拳與河北楊露禪(1799年-1872年)後,「陳家溝拳術」才被世人所見。楊露禪將「陳家溝拳術」傳到北京之後,漸次衍變爲當今之「陳氏太極拳」。

也有人認為太極拳從更早以前就有,由陳王廷集大成;也有人說太極拳源自張三丰,這是更不可考的說法。

楊露禪將太極拳傳到北京之後,逐漸推廣開來,學習者慢慢創出不同流派太極拳,有楊氏太極、武氏太極、吳氏太極、孫氏太極,其後又分出更多支派,使太極拳派別令人目不暇給。

京派陳氏

我向深圳劉老師學太極,劉老師的太極屬於京派陳氏,京派陳氏太極源自陳家溝陳氏太極,我所練習的老架一路和陳氏太極老架一路的拳譜完全相同;但是內容稍有不同。

老架一路許多招式源自長拳,我在大學時學過長拳,因此對招式並不陌生。但是實際一學才知道,雖然招式一樣,裡面的精神完全不同,甚至經常和長拳的精神相反。

長拳

長拳是正宗的北拳,大橋大馬,有許多摔、踢、擒拿、撩陰、彈腿動作,整體動作華麗酷炫。長拳和南拳不同,相較南拳為近身拳法,長拳攻擊距離較遠。

我對長拳一直有疑義。首先長拳的馬步要塌腰,和氣功的練習法相反,容易壓迫到脊椎;其次長拳必須依賴速度和力量,我們東方人能用長拳擊敗人高馬大的老外,或是重視速度力量的泰拳嗎?長拳重視招式,如果對方了解你的招式呢?而且,我的長拳老師壽命並不長,和一般認為練拳健身的觀點並不同。

總之,我在大學練習長拳時從未認為長拳是一門厲害的功夫,我想,或許是我學不好吧。

講究中庸的拳架

在長拳中,要攻擊對方時就要把攻擊距離放遠,用全身之力一擊而中。例如在長拳中拳架為弓步時,身體要轉正,面對攻擊面。太極卻不要太正,稍微有點側身。攻擊時,拳不要打太遠,免得收不回來。馬步不要蹲太低。太極處處講究中庸,不要過與不及。

太極的實用迷思

一開始,我認為要理解太極一招一式的用法,懂得用法才能掌握其精髓,劉老師卻不重視用法。我去找陳家溝四大天王之首陳小旺的影片,有講解太極拳的實戰用法;我發現有不少摔的動作,然後傳承長拳有不少撩陰掌;這和我們傳統認為的太極不太一樣。太極真的是這麼用的嗎?至此,我滿頭霧水。

鬆沉勁

先不理會這些迷思,我開始一招一式學習老架一路;我發現每次練完,雙手會變得有力氣,精神也會變好。我想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的確如此。慢慢的發現有一股力量匯聚丹田,全身充滿力量。我問劉老師,他說這就是鬆沉勁,是老架一路重要的勁。如果用鬆沉勁使長拳招式呢,果然,力量和速度都增加了。如果沒有鬆沉勁,老架一路就變成無用的體操了,那就稱為公園太極。(其實有時高手也會在公園教拳)

站樁

今年四月要去美國一趟,那時身體很不好,我就懇請劉老師教我一些太極相關的養身法;劉老師佛心來的,教我一式「養身樁」。這一站倒是沒站出什麼,我反而將站樁心法用到老架一路,如此一來進步神速,鬆沉勁越來越強,感覺到力氣貫串全身。

當時我還不知道養身樁並非太極拳的方法,但是我發現可以將站樁和拳架相結合,從此我練拳速度變慢,並且和呼吸結合;劉老師說,太極速度越慢越好,正好如此。

陳氏太極與楊氏太極

網路上有人認為,楊氏太極絕非來自陳氏太極,所持理由是陳氏太極老架一路中最常用的白鶴亮翅、單衝、金剛搗碓等招式都沒在楊氏太極中出現,怎可能系出同門。劉老師說,因為陳氏老架一路的鬆沉勁並非很好的方法,每一個孰悉陳氏老架一路的高手幾乎都會發展出不同的方法,而楊氏太極練的就是渾圓勁而非鬆沉勁,所以拳架才會完全不同。

陳氏太極慣用外纏絲,楊氏太極慣用內纏絲,纏絲不同,所練的勁也不一樣。

推手

什麼是內外纏絲,這就要說到太極拳的最大特色,推手。推手是很有趣的方法,對戰雙方一搭手,太極高手就會用推手黏住對方,聽對方的勁,封鎖或是化解對方進攻,並且聽出破綻處,從該處攻擊對手;封鎖與化解對手的方法就是纏絲。太極大師很可怕,一搭手就可以知道你想如何攻擊,在你未出手之前就化解你的攻勢。我一直以為這是武俠小說情節,練太極之後才知道這是真的。外纏絲用形纏住對手,內纏絲用意念纏住對手,都是可怕的功夫。

可惜我自己一個人在台灣練太極,沒有同伴可以練推手,因此我的師兄們推手功力都比我好很多。

我問劉老師,詠春拳的「問」是否也是「聽」,劉老師說,那只是聽骨勁,不甚高明;我想,骨勁我也聽得到,的確不算厲害。我再追問,那麼一代宗師葉問的功夫如何?劉老師咳咳兩聲,一切盡在不言中。(劉老師最早就是學習詠春拳,對詠春知之甚詳)

實戰

那麼太極拳可以實戰嗎?劉老師說,兩年就可以讓你出去對打。太極拳對戰是用老架的招式,摔、擒拿、撩陰嗎?不,太極拳會先黏住對方,等到對方有破綻,才出手攻擊對方,攻擊時會運用練太極練出來的勁,渾圓勁或是鬆沉勁。我問劉老師,我可以用推手黏住對方,等對方有破綻用長拳招式發勁攻擊嗎,劉老師看看我說,完全正確。所以那些拳架根本沒用,是的,那麼網路上那些實用太極的影片呢,看看就好。

陳家溝很多徒弟學過摔角,因為他們太重視拳架的實用性;網路上許多人在教導太極招式的用法,這和真實格鬥狀況並不符合。

誰才是對的呢?劉老師說,他的老師說,最後站著的人是對的,躺著的人是錯的,打了就知道。

中國功夫

所以中國功夫真的有如電影上那麼神嗎?這是個有趣的議題。以外家拳來看,外家拳比速度、比力量、比精準度、比誰能一擊中要害、比反應能力、比體能、比技巧、比耐力、比耐打,中國功夫的外家拳和泰拳、印尼拳、拳擊、摔角、空手道、跆拳道等武術的精神並無不同,誰厲害?就看誰練得好。舉凡長拳、少林拳、詠春、八極、螳螂、洪拳…等無一不是如此。我們很難說這有什麼神奇的。我的大學長拳老師在台灣甚是有名,有以一對十的能力,我學習長拳的心得就是如此,和世界上其他武術並無不同。李小龍就是更快、更準、更有力量的高手。

但是中國有另一派完全不同的功夫,那就是內家拳,三大內家拳太極、形意、八卦,是和外家拳截然不同的東西。

內家拳結合陰陽五行之道,講究看不見、不科學的氣和勁,不練肌肉、不練速度,依靠氣與勁,發出強大的力量和速度。

太極拳以防守見長,聆聽對手的意念,在對手意念之後、行動之前化解對手攻勢。

形意拳以攻擊見長,像坦克車一樣,不管對手如何,長驅直入。

八卦掌以身法見長,可以以一敵多,在靈活移動中找尋對手破綻,一擊中的。

厲害的內家拳高手會同時學習這三種拳術,用八卦掌移動、用太極聽與防守,用形意攻擊。內家拳重視氣,因此練習方法也是一種養身方法,可以延年益壽,並且很重要的,即使到七八十歲高齡,依然可以擁有力量和速度,這是外家拳做不到的。外家拳高手年紀大了一樣會被修理。

至此,我們可以說,中國武術的確有過人的神妙之處。

曲徑

但是內家拳很難學。

學習內家拳必須先理解,這是玄學而非科學,而且是很難學的玄學。我練太極的心得是,必須非常用心體驗,感覺到身體的變化,思考如何呼吸,思考一招一式對氣的功用而非實戰性,並且理解內家拳對陰陽與勁的觀點。如果失去這些深入的探索,內家拳只是無用的體操。

三大內家拳雖然各有所長,但是內在的精神是一致的,必須探索一致的精神所在,最後才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因為學習內家拳必須用心、用腦,這成了最大的學習障礙;如果老師自己沒學好,之後的徒弟自然更無法學好。

我的一個朋友學習楊氏太極已經超過兩年,他很認真,可是卻從沒練過推手,沒練過推手還算太極嗎?更慘的是從沒聽過內纏絲和渾圓勁這兩個名詞,推手、內纏絲、渾圓勁,沒這些根本就不是楊氏太極,我猜,他至今練的都還算是太極體操。

這是台灣普遍的狀況,許多人練到曲徑上了,要變成真正的高手恐怕遙遙無期。

結論

11月去爬中央山脈南二段,這次我揹負21公斤,對我這種老頭而言不算輕。我一路用太極呼吸法前進,速度不快,但是不累,體力也保持不錯,幾乎是回到10年前的體能狀態。一直困擾我的高山症也幾乎消失了,沒想到練太極還有這額外的好處。

太極,真是值得我們重新挖掘的寶藏。

在〈我的太極學習心得〉中有 3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