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指南,第二版,之一,起念

有一次在大陸一個城市和幾個台商老闆聊天,這些台商企業的成長都已經停滯,甚至衰退;但是他們很開心,因為在那一波大陸房地產大漲的時期,每個人都經營房地產賺了很多錢。為什麼他們不再認真經營企業,因為對他們而言經營企業的目的是賺錢,既然房地產可以賺錢,就不用再費心經營企業。這是許多台灣企業老闆的起念。我們不能說這是錯的,只是這個起念對顧客、對員工、對社會都沒有助益,只對老闆個人有利益。

失去品牌價值的台灣松下

20年前一個在台灣松下的朋友告訴我,台灣松下接下來幾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 cost down,因為多賣一塊錢不是多賺一塊錢,但是節省一塊錢就是一塊錢。有一天我家裡的松下電視故障,我問維修人員,為什麼這麼快就故障了,維修人員告訴我因為松下 cost down,所以現在零件比較不耐用,以後我就不再買松下電視。也就是說,松下電視的 cost down 雖然節省一塊錢,但是消費者因此少買,所以他也少賺一塊錢,等於毫無效益,並且讓消費者用到容易故障的產品,也因此對台灣松下的品牌失去信心。

一堆不好用的電扇

在過去三十年中遇到的台灣企業的起念多數是賺錢,其中很多還是老闆自己賺錢。這樣的起念對老闆而言沒錯,但是對員工、對顧客和社會卻沒有好處的。

以電扇為例,我們在用電扇時遇到很多困擾,包含不好拆裝、不好清洗、不好收藏、噪音大、效率差、不易控制等,這麼多年來卻沒有電扇廠商積極改善這些問題,電扇廠商只是用他們認為會賺錢的想法設計電扇,和消費者需求還有一段距離。因為,他們的起念是賣電扇賺錢,而非設計和製造好電扇。

許多台灣電器廠商,他們只會抄襲日本品牌的電器,然後用比較低的價格售出。如果他們可以因此打敗日本品牌(事實很少這樣的案例),就沒有人會去創新了。所以好像是用比較低的價格嘉惠消費者,其實這樣的抄襲卻降低被抄襲廠商創新的動能。

台中工具機製造商們的策略

台中有許多工具機製造商和工具機零件供應商。工具機廠商許多用日商 Fanuc 的控制器,然後找一些黑手小企業供應零部件,組裝成一台堪用的工具機。他們的策略幾乎都是性價比,也就是比德國、瑞士和日本競爭者便宜,比中國大陸競爭者品質好的產品。這樣的起念讓企業老闆可以輕鬆賺錢,因為不用花時間開發控制器,零部件也有人代勞。但是性價比的代價是成本不能太高,只好委屈台灣員工不能領太高的薪水。等到大陸廠商改善精度或是日幣貶值,台灣廠商的性價比就不再有吸引力,生意開始流失;這時對老闆沒差,反正錢已入袋,也投資許多土地房子,增值後天價賣給年輕人,有足夠的錢安養天年;但是那些薪資不高的台灣員工卻失去未來,還必須貸款花高價買被老闆炒高價格的房子。

美的生活電器的案例(美的生活電器是大陸的電器廠商)

2014年之後大陸美的生活電器的起念逐漸改變,他們從以往的抄襲轉變為追求原創,希望可以設計出最符合消費者使用的電鍋、電磁爐、豆漿機等。因為越來越能掌握消費者需求,產品競爭力提高,售價也水漲船高。這樣看起來是雙贏,消費者有好產品可用,美的生活電器有較佳的利潤。有一天我和美的生活電器產品經理討論一件事,因為設計的原創產品越來越貴,如此一來,收入較低的消費者就用不到好產品了。他們驚覺這的確是問題,不可以只服務高階消費者,還要讓低階消費者有好產品可用;因此,現在開始積極設計平價的原創產品。或許,這對美的生活電器的營收和獲利幫助不大,但卻是他們起念的實踐,因此他們還是要積極實現這件事。如果這個策略成功,顧客可以買到好商品、老闆可以賺錢、員工可以有前景,三贏,何樂而不為。

一般的中國企業

在中國,像美的生活電器這樣的企業是九牛一毛,更多的中國企業根本不控制品質,他們的起念只是用最快的方式賺錢,要用最快的方式就是低價。於是他們隨便亂做、汙染環境,產品用不了多久,對環境也不友善,如果這樣還不能賺錢就不要付錢給供應商(欠債或倒債),反正,就是要賺到錢。

推波助瀾的美國採購

美國企業的採購到中國採購便宜的產品,越便宜越好,不管廠商是如何做出來的,而且即使價格已經很便宜,他們還要繼續殺價,讓他們容易在美國低價競爭。這變相鼓勵中國企業偷工減料。美國企業的許多採購人員在中國堅持吃喝嫖賭的行為,也助長中國的性產業。這讓中國企業家更相信,全世界都一樣,企業的起念就是賺錢,吃喝嫖賭拿回扣加上爛產品都沒關係,只要能賺錢,道德就不值一顧了。

讓大家沒好產品可用的筆記型電腦產業

最早以前的 IBM 筆記型電腦很貴,但是好用;有一天我遇到一個 IBM 的台灣採購,他說 IBM 總部將筆記型電腦零組件的採購權放到台灣,他們準備如何 cost down。果然不久,這些不學無術的採購人員就毀了 IBM 筆電的性能和品質。

如果你買一台高檔的萊卡數位相機,你會遇到一個哭笑不得的問題,就是沒有太多筆記型電腦能將你的相片品質表現出來。因為這幾年來筆記型電腦不斷 cost down,每一個品牌的螢幕品質都已經不忍卒睹。雙A的品質早因採購人員的回扣問題和企業低價策略跌到谷底;D牌和H牌墮落很久了;T牌維持品質穩定,但是螢幕性能極差,也已經一段時間沒有出新機種;S牌因為賭錯微軟的觸控兵敗如山倒,最後以出售做收。大家的起念都偏差了,最後一枝獨秀的是維持起念的 MacBook,2014年比2013年成長21%,2015年持續成長,而整體電腦市場是下滑的。當然,庫克當家之後改變起念,將是 MacBook 最大的變數。

因為多數廠商的起念都只是賣產品賺錢,導致現在要買到一台好筆電已經越來越困難了。

科技公司的起念,股票上市

科技公司善於運用資本和設備在產業初期發展中取得優勢,創造優勢的同時也創造出高股價,然後賣掉股票大賺錢,再榨乾公司剩餘價值,任由公司喪失競爭力。在這過程中,初期的股東可以獲利、經營者可以獲利,以及一堆拿到股票的員工可以獲利,唯一損失的是不知情接手股票的投資人。整個過程只是財富的轉移,錢從你的口袋轉到他的口袋,倒楣的後期投資人把錢捐給原始投資人及經營團隊。至於後期沒拿到股票的員工也只能當魯蛇。

台灣社會企業起念的惡性循環

當整個社會的多數企業都是為了賺錢,賺錢就會變成唯一的價值。既然如此,道德價值就會屈居下風;有錢為大,道德靠邊站。年輕人進入企業學習到的是賺錢的價值觀,大家只是汲汲營營在找尋賺錢的機會。於是,企業無法設計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生產效率無法改善,企業的競爭優勢叫做性價比,因此,員工只能得到較低的薪資,顧客只能得到較差的產品。既然社會價值是金錢,奧客認為有錢最大,服務業員工覺得委屈;生意興隆的服務業則因為有錢而傲慢,讓顧客受到不佳的對待。工作的價值在金錢,生活的價值在花錢,不管工作或生活,大家慢慢失去生命意義的追尋。

利他起念和賺錢

有些企業的起念是利己,有些是利他;起念沒有對錯,只是選擇的問題。

對利他起念最大的質疑是,利他起念可以讓企業獲利嗎?

利他企業像是 Google,一直維持很強的競爭力;在筆記型電腦產業如前文所述,最後是利他起念的 MacBook 維持最大收益;在台灣的書店業,起念為傳遞文化的誠品書局最後勝過以販賣流行圖書為起念的金石堂書局。我相信並非所有利他起念的企業都能獲利,因為起念與獲利是兩件事,一家起念正確的企業更要為了維持起念去獲利,如此才能永續傳遞利他起念。

如果正確的起念無法維持公司獲利,可以將公司轉為非營利事業組織;如果這條路也不行,就要轉換行業。

相反的,以私利為起念的企業,往往無法持續獲利,除非這家企業擁有資源優勢。

利他起念與之後

一家企業擁有利他起念之後還必須學習如何完善起念,像是誠品書局在2000年左右就因為虧損幾乎無以為繼。之後持續修正,才得以轉虧為盈。

除了持續修正利他起念還必須學習經營管理,否則像華碩一樣,起念不差,經營的手法和起念卻有很大的差距,真正的產品無法貫徹實現利他起念。

利他起念是經營企業的第一件事,之後要將策略、研發、銷售、生產、人力資源一一和利他起念結合,才能實現造福人類社會的企業。

在〈經營指南,第二版,之一,起念〉中有 1 則留言

  1. 最近三星的Note 7及洗衣机问题可能和詹老师讲的起念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三星集团最高层的起念不完全是赚钱,但执行过程中的Cost Down, 有时不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速度导致的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