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的第二年

(我的太極老師出書了,為了幫書作序,順便寫這一篇)

一個朋友告訴我,有個高人願意教她「武當太極拳」,我聽了之後說「很棒啊」,心中卻有疑惑,因為武當太極只是個傳聞,張三丰也尚無法考據真實的歷史定位;從現存記載來看張三丰生於約1264年的宋朝,一直活到1458年的明朝,甚至在清雍正年間1723年還有人遇到張三丰,可見其疑點重重。我上網去找尋武當太極,還真的有,但是卻像陽氏太極,只是網路上的都練得不好。

陳家溝

最有考據的太極來源還是陳家溝的陳王廷(約1600年之間),陳王廷借用許多少林拳和長拳的招式,創造出一套異於其他拳法的拳,一直到大約1790年間,王宗岳寫「太極拳經」之後,太極拳才得到正名。王宗岳的太極拳從何而來已經不可考,但是內容和陳家溝相近。

陳氏太極在陳家溝發展至今,在台灣傳承並不廣。現在的陳氏太極傳人是陳小旺,另外還有陳正雷等合稱四大金剛。馬雲學習和推廣的就是陳氏太極。

可惜的是現在的陳氏太極很重視拳架招式的使用。因為長拳中很多撩陰和擒拿的動作,但是散手對打不能撩陰,因此現在陳氏太極對打就變成和摔角很像。更可惜的是因為對拳理研究不深,許多招式已經走樣,無法達到原來的效益。

行氣

傳聞楊露禪是千年不遇的武俠奇才,在北京和楊氏太極第六代傳人陳長興學拳,之後跟隨陳長興回到陳家溝深造(楊家並不同意上述說法)。楊露禪回到北京之後打遍京城無敵手,人稱「楊無敵」。當年時值清朝,許多滿人王公貴族求教於楊露禪,王公貴族學拳的目的是為了養生,因此楊露禪創造出楊氏太極(也有一說楊氏太極非楊露禪所創)。楊露禪回北京之後所傳陳氏太極自成一派,為「京派陳氏」。

楊氏太極以養生為主,重在行氣,這裡說的氣也是中醫所謂的「氣」,中醫的針灸藉著針從穴道引外氣入體,並引動體內自身之氣,太極則是透過套路自發引動體內的氣。透過氣的循環,增強身體運作能力,自體對抗疾病。人的疾病有兩大類,一類是外來入侵的,如感冒病毒;另一類是自體產生,如癌症;身體氣的運行有助於治癒自體產生的疾病,也有助於抵抗外來入侵的疾病。

養生的太極有一些要訣,例如立身中正、以指領勁、意在湧泉、陰陽轉換;楊氏太極掌握這些關鍵,練拳時讓氣得以加速運行。

楊氏太極有幾個缺點,首先從「行氣」練氣要養氣需要很長時間,所以練太極要出門對打需要至少10年以上時間。其次是台灣楊氏太極整理的標準套路已經將這樣的精神丟失不少,因為整理者一開始就沒有「行氣」的認知,導致整理套路時沒有注意到行氣的關鍵。不能行氣的楊氏太極,就只是公園體操。

陳氏太極當然也有「行氣」的作用,只是從 YouTube的影片中陳家溝大師的套路看不出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因為放在 YouTube 上,所以不想洩漏太多秘訣。

反而是「京派陳氏」對「行氣」掌握最好。只要方法正確很快就會感覺到手有氣的感覺,之後手勁和力氣便會大增,整體改善身體狀況。

渾圓勁

前文提到,透過行氣養氣需要很長的時間。什麼是養氣?養氣是練丹田的「渾圓勁」,有了渾圓勁才能在對打時具有攻擊和防守的力量。因為練習太極拳架養勁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達成,因此不管楊氏太極或陳氏太極都很難在練拳的前十年出門對打。陳氏太極為了彌補這個缺點,並非從養氣改善,反而是透過擒拿,以提高其實戰性。這樣的實戰性在國際技擊會場上根本無法抵擋各路外家拳或是專業摔角選手的攻擊。

最正統的方法養氣,就是「站樁」。清末民初中國武術界有一位真正的武術宗師,王薌齋。王薌齋的功夫高強,是有正式記載大敗許多國外技擊高手的真正中國武術大師。許多和王薌齋對戰者的記載都是和王薌齋一搭手就被秒殺擊敗。王薌齋身材並不壯碩,他的力量來源就是「渾圓勁」。要練渾圓勁和外家拳完全不同,外家拳重視重量訓練,加強呼吸、肌肉強度和速度。渾圓勁則是用站樁養勁,一樣可以讓人力大無窮。因為「渾圓勁」並不科學,所以並未受到運動科學的正視與重視。太極也是如此,對站樁的研究並不多,也沒有深入發展,這是不管陳氏太極或楊氏太極共有的遺憾。也因此,王薌齋認為太極根本無法實戰。

推手

推手是太極中最重要的一環,可惜的是不管陳氏太極、楊氏太極,現在練家的推手都越來越弱。「京派陳氏」非常重視推手,並且很深入鑽研推手的各種細節。推手中最重要的是「聽」,聽的層次從骨勁開始,骨勁是對手的骨頭已經開始使勁,詠春拳的聽屬於這個層次;接下來是皮勁,可以從皮膚了解對手;然後是毫毛勁,已經到細微的層次;最後是眼神一接觸就知道對手的攻擊方向了。傳說中太極拳的以靜制動、四兩撥千金、以柔克剛都是以推手技巧完成。練習推手別無他法,就是多練習,再經過明師指導、餵勁,很快就會有所進步。

但是光有推手技巧是無法實戰的,要實戰還是要先有「勁」,前面的行氣和站樁都是基本條件。等到氣、勁、推手都足了,對手根本就打不到你。

發勁

不是有勁就能發,發勁是需要練習的。形意拳的發勁方法最直接,把渾圓勁和身體的衝力整合在一起,稱為「整勁」,整勁衝力很大,可以一拳震昏對手。以前形意拳大師郭雲深(1829-1900年)最厲害的就是「半步崩拳打天下」,崩拳是簡單的招式,但是整勁一發就有崩山之氣勢,讓對手即使知道招式也完全無法招架。

太極重在防守,發勁能力並不強,雖然陳氏太極中有「掩手耾拳」發勁,但是和形意的勁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

實戰

氣、渾圓勁、推手、發勁齊全之後就是這四項的整合運用,實戰。有人說太極是以靜制動或是後發制人,這並非完全正確的說法。太極出手在對手動念之後,出手之前;在對手動念攻擊時,太極高手已經「聽」到,然後迅速化解對手的攻擊,或是先發制人。

太極對打過程的第一步是「接」。多數的技擊在面對對手攻擊時強調「閃、躲」,但是太極拳強調近身接戰。有時會因為沒接好被打一拳,這是正常的。太極拳中提到「不閃不躲就一拳,左閃右躲七八拳」,正是在說明當對方出手,太極拳手就是直接迎擊接手,不閃不躲。

接手之後第二步是「聽」,用推手技巧控制對方的手和身體,不管對手如何攻擊,都可以化掉對方的勁,即使腳也一樣。

第三步就是「攻擊」了。對手在被聽住之後發現施展不開,此時會用蠻力或是退後一步掙脫,此時就很容易露出破綻。這時就可以行氣運勁,從丹田發勁攻擊對手。此時可以直接攻擊對手要害,如果有深仇大恨就用彈腿或是撩陰手,如果沒什麼恩怨就用擒拿,或就只是把對方震退。

無極

上述可不是武俠小說,而是實在的武術。

從小我們就相信中國功夫是世界最厲害的武術,長大之後才知道一切都是幻象,中國功夫在全球武術和其他國家功夫是同等地位,和泰拳、拳擊、摔角、俄羅斯武術、巴西柔術、空手道等相比,並無過人之處。一直到接觸太極,才知道內家拳有另一片天空。

內家拳從無極幻化而生,演化出直來直往的形意拳、千變萬化的太極拳、幻影迷蹤的八卦掌,以及萬法歸宗的意拳。這些拳術可強身、養生、防衛、攻擊,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深研,並且將這門神奇的技能傳給更多需要的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