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觀察指南,一個業餘社會學家的人類觀察

如何觀察一個人?

一 探索

在漫漫時間長河中,人類的躍進是兩個步驟的奏鳴曲,一個人或一群人突破知識上限,另一群人運用這項知識突破,對人類產生效益。

知識探索者帶來躍進的第一步。一個知識探索者一開始只是學習知識,隨著知識累積,有一天終於達到知識的邊緣,探索者感到不足,對邊緣之外充滿興趣,於是探索者進行推論和假設,甚至建立新模型,然後驗證假設,如果驗證成功,知識邊緣就會改變,人類整體知識往前邁進一步,可能是一小步也可能是一大步。

運用探索者帶來躍進的第二步,從已知知識探索如何運用,這個探索的起源可能是純粹的知識樂趣,也可能是為了商業目的,但是不管如何,這樣的運用探索還是讓人類往前邁進。

以紡紗工作為例,18世紀印度工人要花費5萬小時才能紡出100磅生棉;1825年的英國工人,藉由自動紡紗機的幫助只要花費135小時,短短30年,生產力增加370倍。這樣的改變,讓更多的人有能力買得起衣服,也讓更多人不用花時間做衣服,可以去做別的事情。這是知識探索者和運用探索者對人類的諸多貢獻之一。

教育讓我們學習,學習之後可能持續探索邊緣之外的知識,也可能運用所學,或是探索新的運用。探索者必須思考,從已知知識和運用推論至未知知識和運用,然後實踐或驗證,確認新知識或新運用是正確的。

探索者不會自我設限,沒有不可質疑的前提,探索者懷疑所有的前提和預設,當探索者被前提和預設牽絆,之後經常會留下知識的漏洞,被後進的探索者修正或推翻。

思考和認知都是探索者的敵人。思考,就現有的知識思考,意圖找出解釋事物的模式。探索者不這麼做,探索者引入新觀點、新知識,突破現有思考的盲點。認知讓人類容易思考,卻讓知識探索處處制肘,突破認知盲點是探索者必要的基本原則。

一個人是探索者嗎?他探索什麼未知領域?他的探索行為事例是什麼?這是人類觀察指南的第一項。

二 修煉

當人類成為人類,就進入生命歷程的修煉。

生理報償、類生理報償、人際報償,人類追求快樂,快樂是一種修煉,只是一不小心就過頭上癮,被快樂制約行為,讓我們陷入快樂的深坑無法自拔。就像歐茲(Olds)和米納爾(Milner)的老鼠,追求快樂至死方休。

幸福是另一種修煉。幸福可能是實現價值、可能是感受到他人的關愛、可能是付出、可能是回憶,幸福的深度來自於大腦的連結,連結越深,幸福感越強。如果幸福只是淺淺的連結,不影響其他行為,幸福的深度就不足夠了。

和其他人的連結,也就是愛,是最重要的修煉。愛的深度是大腦連結的深度,和幸福一樣。深度連結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改變我們的行動決策,讓我們願意為我們所愛的人付諸某種行動,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快樂或是避免悲傷。

人我關係是另一種修煉,地球上只有少數人類可以離群索居而存活,多數人類都和他人生活在共同的空間,因此處理人我關係是重要議題。人我關係的議題就是一般所說的道德,包含排隊、開車、處理垃圾、在公共場合行為等。

生命歷程的修煉必須學習,學習感情、學習美、學習愛、學習理解他人、學習與他人共處。閱讀文學、學習欣賞藝術、體驗旅行都會培養我們修煉的能力。

最終,修煉的深度幾乎就是連結的深度;失去連結,靈魂又將是孤單的。

三 共存

工業革命之前,多數人類透過採集、漁獵、種植維持生存,現代人類分工精細不再人人從事這些行為,而是從事各種不同工作,再透過貨幣交換獲取每個人生存必需品。

觀察生存方是瞭解人類的第三種行為指標。

一個人的生存方式是創造價值以交換生存必需品,或是依賴掠奪他人產出而生存呢?政治人物、公務人員、企業的管理階層、資本家,這些人是服務他人,或是剝奪他人的產出呢?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依賴掠奪而生;盜賊,不管是否被迫為盜,同樣是依賴掠奪維生;玩金錢遊戲者,可能賠錢也可能賺錢,但是都很少能創造價值。

賺錢不等於創造價值,觀察人類不是衡量一個人有多少錢,而是衡量一個人創造了什麼價值來維持自己和他人的生存。

四 建構

人類的一生經歷探索、修煉、共存,然後結束,多數人類的一生如水面的漣漪,沒有留下蛛絲馬跡,少數人類則在探索、修煉、共存過程中建構新事物而存留在歷史與現代中。

科學家留下探索的理論、藝術家留下修煉的作品、工程師留下生存的技術、政治家留下制度與政策。觀察一個人,最終可以參考的是這個人建構什麼流傳給後世,並且讓後世人類從這個建構中持續獲益。

五 案例

一個五星級飯店中餐廳的實習生,他還在餐飲學校念書,他每天看到這些顧客沒有禮貌的狼狽吃相,他覺得自己比這些人有水準,他的自我概念升高,這是修煉。他依賴服務換取貨幣,他沒有探索什麼,他只是要找尋畢業後的謀生機會,這是共存。他喜歡和朋友逛夜市,喜歡吃烤蝦,喜歡手遊,喜歡用 line 和朋友聊天,喜歡在 Facebook 的社群中閒晃,這些是修煉。

一個製造工廠的生產課長,他每天排定生產排程,找料,和其他單位溝通。他很忙碌,他認為這份忙碌就是他對公司盡責。這是他認為的共存。可是他從沒想過,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讓他的單位更好,這是因為他缺乏探索的精神。在共存中缺乏探索精神,他的共存方式對企業發展可能是一種阻礙。

一個全職媽媽,他每天忙碌地整理家事和照顧小孩,而有時小孩的吵鬧讓他無法忍受。他必須對小孩表現出權威和控制,不能讓小孩騎到頭上來。而且他有時還要有自己的時間追劇、Line 他的閨密和購物,他無法忍受小孩無時無刻的糾纏和哭鬧。這些是修煉。

一個內科醫生,他每天忙碌的看診,他太忙碌了,以至於無法繼續探索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治療病人。醫療服務是他共存的方式,可是他沒時間探究。他討厭那些後來因為吃中藥治癒的病患,他認為那只是無稽之談。這是他對探索的自我設限。他難得休假會陪家人出國旅遊,他喜歡自己是一個好爸爸和好先生。這是修煉。

一個電影導演,他不知道如何拍出感動人心的電影,也不知道如何讓每一部電影都賣座。他缺乏對人性更深入的修煉,也缺乏對商業電影成功要素的探索,最終他只能偶而拍出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但是這就足夠讓他在電影圈生存,這是他共存的方式。

這個模型可以繼續觀察其他70億個案例,讓人類行為變得透徹清晰。

六 結語

我喜歡觀察人類內心最深的地方,那裡總是隱藏著人類自己也不知道的祕密。人類是奇怪的動物,總是不瞭解自己、不瞭解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不瞭解自己行為對社會的影響、不瞭解自己必須持續探索、不瞭解自己必須持續建構。

還是有清醒的人,只是為數有限,這些為數有限的人創造出今日世界的美好,其他某些人則讓世界往下沉淪。

至少,現在我們知道了。

在〈人類觀察指南,一個業餘社會學家的人類觀察〉中有 3 則留言

  1. It’s great writing!

    修煉與共存

    修煉是自己向上提升(屬於精神層面);共存屬於維持基本所需(屬於物質層面),不知道這樣理解正不正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